当前位置: 首页 > 小学作文

高考作文六种开头、结尾方法

时间:2023-07-12 20:32:10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

一提开篇,都云“凤头”;一说收束,都说“豹尾”。可见,好的开头、结尾是写作历来追求的目标,当今高考作文自然也不能轻视。开头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最深刻的第一印象,结尾能够让阅卷老师在回味中评出最终的分数。考生可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揣摩,反复推敲,寻找一种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各种题型的开头与结尾,让自己与众不同,为文章锦上添花。

六种实用的开头、结尾方法

(一)经典提纯开头法

经典经历了岁月的淘洗,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淀,熠熠生辉。传奇人物、历史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,散发着历史的芬芳。如果能够捕捉与写作话题相关的经典内容,并以高度概括的方式提炼出来,点缀于文章的开头,再由此自然地引出对话题或观点的理解,亮明写作的立场态度,效果必佳。

写作片段:

抄家之后,穷困潦倒,风霜洗礼,泣血成书,时间成就了《红楼梦》的命运,经典见证了曹雪芹的价值。

时间如细流般冲刷,滤去浮华,沉淀出价值。有人言:时间会改变一切,事物的价值怎可尽为人知?诚哉斯言。时间会改变一切,但真正有价值的一切不会被时间冲刷,它们终会在滔滔流水中熠熠生辉。青年秦玥飞返回田园拓荒守梦,他学习了前辈的爱国大义;青年徐卓立奔赴雷神山坚持奋斗,他继承了先驱的奉献情怀;青年王唯佳不惧病魔心向阳光,她发扬了前人的斗争精神。放眼当今之青年,谁又敢言时间会改变一切?中华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,世世沉淀,穿越时间,让其内涵的价值永远鲜活。

(2021年上海卷《静候,花开》)

点评:作者开头运用经典提炼法,借《红楼梦》成书的经历引出曹雪芹的生命价值,再将话题延伸到时间沉淀与价值体现的关系上,简明概括,一气呵成,展示出高超的艺术性。

(二)现象罗列开头法

现象罗列开头就是将各种与话题相关的现象进行概括性罗列,引申出观点态度,明确写作中心。社会是包罗万象的,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时时处处都会有千差万别的现象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整合每一个领域的现象,归纳与主题相符的内容,以排比或对偶的方式罗列于文章的开头,由此呈现给阅卷者的是知识的渊博、学养的丰富。

写作片段:

当一颗沙粒有了理想,它就不愿沉沦于深海;当一株翠竹有了阳光,它就不愿埋没于土壤。让理想照进现实,现实的黑暗就会被阳光驱散;让努力充斥生活,失败的痛苦就会被甜蜜冲淡。让理想引领未来,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。

在中国,中华英雄儿女们也在不停地用自己的理想和努力创造未来。从古至今,我们有敢于起义反抗的英雄,有想飞上天空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家,也有那些生逢乱世却心向光明的普通人,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并实现着自己伟大的理想,或小家,或大家,中国青年的力量熠熠生辉,从未消散过一丝光芒。

(2021年全国乙卷《让理想之光照亮现实》)

点评:分析理想的意义,作者连用了两个“当就”,引出具体现象为论据,明确观点,表明立场。

(三)创设情境开头法

情境式开头能够给人以真实的感觉。语出真实,是写作的极高境界。尤其是在写作议论性的文章时,考生如果能够在开头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,以具体的画面感引出写作的话题,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,这样的开头一定会受到阅卷者的青睐。运用这种手法,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,要以精练的笔法勾勒出最具典型性的画面,而不能随意为之,让人感觉不符合生活实际。

写作片段:

雅室之内,静心凝立;宣纸平铺,端砚墨浓。纤手过处,铁画银钩,一笔一画尽显井然;泼墨挥毫,一撇一捺皆为恣意。起,落,转,折,腾挪自如。书法如此,人生之道亦然,我辈青年当明书法之理,悟人生真谛。

究“人”字之书写过程,何尝不是我们应走的人生路途。少年逆光而来,藏而不露,收敛锋芒,砥砺奋进;为人处世之时,走正行直,不偏不倚,心迹双清;遇到挫折之时,停滞迂回,以退为进,终成大器。在“模子”中回望过去的路,走好现在的路,展望未来的路,是当代青年的人生“必修课”。

(2021年新高考II卷《明书法之谛,悟人生之途》)

点评:文章开头营造了一个书法者运笔写作时的情境,由笔墨引出写作的姿态,再通过概括创作过程明确观点,构思新颖,开头亮眼。

(四)遥想记忆开头法

遥想记忆是思维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,也是开头的有效方式。记忆本是心理学术语,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、保持、再现或再认的过程。记忆也是进行思维、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。写作时,考生可以在开头处借助眼前的景象,唤醒大脑中的记忆,并以回想的方式引出对过去生活的印象。这种开头方式可以将读者带入一种真实的情境中。

写作片段:

坐在窗口,迎面吹来昨日的春风,少年脸上浮现出微微笑颜,回忆起那段褪去稚气的时光,回想起成长故事中的细节。

少年是班上的班长,心地善良,总是愿意对别人伸出援手,同学们很尊敬这位“老成”的班长。但随着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,背负的期望越来越多,少年开始焦躁不安。那超乎常人的自尊心要求他无时无刻不保持完美,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。学业上的吃力和身材上的走样,让少年不断走向自卑的深渊。他渴望变得强大,却无法触及心中的目标,各种压力折磨着少年。曾经阳光开朗的他,开始畏惧,逃避。少年的心中漂浮着大团的乌云,暴风雨即将到来。

(2021年北京卷《这,才是成熟的模样》)

点评:文章开头运用遥想回忆的方式,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,烘托“少年”对稚气时光的回忆,并以成长故事中的细节引出整个情节,富有深意,耐人寻味。

(五)讽喻升华结尾法

讽喻就是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。这种手法往往有很强的穿透力。考生如果在结尾处巧妙地安排一处讽喻,将文中批驳的对象比喻成其他对象,以讽喻的形式揭示出其错误的本质,会使整个写作内容进一步得到升华,从而展示出文章的非凡魅力。

讽喻的内容是对一些反面、负面内容进行批评,揭示其内在的特点,表达作者的思想认识。考生在运用这种手法时,需要对写作内容有清楚的认识,更需要在此基础之上选择适合用来做比喻的对象。

写作片段:

诚然,当前社会物质为王,一些教师迷失于职业的瘴疠之中不能自拔,招致社会上出现一些过度地道德绑架整个教师群体的声音,实为不该。剔除毒瘤,剜掉毒刺,给予坚守职业道德的教师以精神关怀,一定能够让“师恩”更集中地释放。

(2019年全国III卷《怀拥师恩,锐意向前》)

点评:文章结尾写当前一些教师被物质迷惑的现象,运用了讽喻升华的方式,用“职业的瘴疠”“剔除毒瘤,剜掉毒刺”等形象的比喻,表达了对师德、师风的理解,讽喻得当,理解形象,观点鲜明。

(六)名言底蕴结尾法

名言是人类文明的积淀,是语言的精华,每一句名言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。考生如果能在文章的结尾处引用内涵丰富的名言,并以对名言的解读照应文章的写作中心,便可以充分展示思维的深度,增强表达的效果。运用名言结尾,可以直接将名言引入文中,并适当地进行拓展,表达写作中心;也可以将名言进行恰当的转化,通过仿用或化用的方式,将名言中的部分内容与写作内容巧妙地融合起来。

写作片段:

鲁迅言: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”唯愿新时代青年走好人生之路,在自己身上“克服这个时代”,终至我少年中国,与天不老;而我中国少年,与国无疆!

(2021年新高考II卷《人自入世敛锋芒,终当有我少年强》)

点评:在文章结尾作者以鲁迅等人的名言对话题做进一步解读,表达了对中国少年的期待,突出了写作中心。

最新推荐

平台注册入口